编者按:2016年以来,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我校广大教职员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紧紧围绕学校本科建设、申位工作、合格评估、作风建设、综合改革、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充分肯定我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风貌,激励更多的教职工不断超越,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经学校2017年度第21次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在庆祝第三十三个教师节之际,对2016年9月以来,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战线表现突出、获得校级及以上各种奖项的集体和教职员工予以表彰。校园网将分期刊登获表彰教师的先进事迹,以进一步展示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风采,希望全校教职员工能够以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为榜样,继续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凝心聚力,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不断超越,献礼党的十九大,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贡献力量!
立德树人,做学生的领路人
——2017年度校师德标兵风采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弘扬高尚师德,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印发<成都工业学院2017年校级教职工表彰奖励工作方案>通知》(成工院办〔2017〕6号)、《成都工业学院“师德标兵”评选办法》等文件要求,经各部门推荐申报,人事处组织“师德标兵”评选委员会评审,最终确定慕东等10名同志为成都工业学院2017年度“师德标兵”。
喜迎十九大,做好学生引路人,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
郑向华,中共党员,1977年出生,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本科力学基础课程负责人,仿真中心负责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研人员,学术兼职和社会兼职为西南地区基础力学与工程应用协会理事。
临危受命担任本科力学课程的建设负责人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关注专业前沿和课程特点,注重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教学手段多样,结合网络优秀资源(幕课等)及团队研发资源进行“力学翻转课堂”实践;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淘金式思维模式”培养为教学设计主线,利用“问题伴学”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团队协作”能力突出,所带学生自主科研创新及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培养多名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大赛中获奖,就业服务企业效果明显;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注重研发能力和科研成绩提升,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国家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项目、横向科研,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张劲,47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主动,近5年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等方面不断探索,改进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曾获得学校优质教学二等奖,四川省“两课”优秀教案二等奖。从教二十五年,关心爱护学生,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以人为本、兼容开放、经世致用的人文精神。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省校级科研项目,参与编写教材2部。作为郫都区知联会理事,重点关注郫都区的交通和环境保护,积极主动开展调研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服务。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以人为本、兼容开放、经世致用的人文精神。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在明辨中明理、在笃实中笃信。通过对国史、国情的进一步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真正理解和信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罗钦月,在十余年的教学及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中,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有热情,服务意识强,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曾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在学校“申本”过程中被授予“优秀个人奖”;2016年在我校“申位”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被评为“一等奖”。其在教学工作中,教学质量优秀,曾荣获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优质教学奖”一等奖、“学风建设先进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三等奖等;在教学综合评定中多次进入学校校前4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察德修身。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作为教师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其次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我们在实际教书育人中要做好学生表率。”
李飞跃,副教授,西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全国一级学会组织CCF(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ACM(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四川省教学团队成员。现工作于成都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先后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技术(中加)负责人,负责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的申报、建设和申位评估工作。2014年“国内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规范的研究与实践” 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 主研。四川省质量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主研第2人。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甚至一生。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同学们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了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中,我也时常以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宇宙内事,要担当,也要善摆脱。”
祝芹源,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曾荣获“四川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呼。从业16年,她坚守在学生管理最基层岗位,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积极学习,力求上进。对待学生,她始终保持诚挚的爱心,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在班级管理中她特别注意关心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用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个学生。2016年,祝芹源老师的父亲被诊断出血癌,她忍着巨大的悲痛,在两天内安顿好家里事务后,又投入到工作中。祝芹源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师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将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学院领导、同事们的一致公认与好评。
“其实不论做什么,都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在我身边有许多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们也一直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时间如梭,我在学生管理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几年,这是因为我热爱学生工作,在工作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为学生服好务,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和健康成长。”
慕东,男,1977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及板料冲压成形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金属塑性变形原理》、《模具CAD》等课程的讲授。研究方向为模具表面耐磨性及耐蚀性研究、板料冲压成形技术等。主持省科技厅、教育厅等项目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1篇,参编教材及专著3部。
“在我的周围有很多和我一样的老师,他们执着、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在工作中做出了优异的成绩,是我学习的楷模。我所在的材料成型教研室(原模具教研室)是一支优秀的团队,2007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有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成虹教授,四川省教学名师阎亚林教授等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严谨治学为我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我母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没有公交,每天步行一个多小时山路去上课,我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自己也会‘子承母业’,回想自己从教12年的历程,我热爱着教师这份职业,体会这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快乐!在生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蹄印’,之所以用‘蹄印’这个词,是告诫我自己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生活,不来虚的,而是能够做到实实在在,做到踏实肯干。每走一步,就是一个印子。”
宋先梅同志真正把教师工作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从教20余年来,秉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信念,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育的教育途径,在提升学生人生境界,强化其生命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其人文精神,训练其创新思维能力。在业务上,不断地更新阅读,在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和充实自己,并始终保持着求知的热情和创造的活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在教书育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吸收和借鉴了许多古代的智慧和传统美德,对待生活,积极乐观,安时处顺;对待朋友,真诚友好,乐于助人;对待同事,尊重体谅,包容合作,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为人师表,身体力行。
“教育是心灵的唤醒,阅读是心灵的滋养,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唤醒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能读懂天地这本大书,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大化流行、奔腾不息,永远保持探索好奇之心,敏于感,富于情,然后勤勉地面对学业,从容地面对社会和人生,变得大气、深邃而平和!”
李寿强,副教授,电子工程学院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实验室建设工作,先后主讲《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EDA技术与应用》等多门本专科生课程,近五年年均学时数均达700学时以上,超额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2本;参加或主持多项省级、校级科研项目;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奖、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奖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安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教书,耐下心来育人,潜下心来钻研。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首先需要自己做到优秀,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梳理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试试处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
黎帆,女,汉族,1981年3月出生,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讲师职称,现任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自2004年到校参加工作以来,在学院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资助中心主任等多个岗位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特别是在学生资助管理岗位的六年工作中,每年按要求完成了全校万余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十余项,资助总金额最高一年超过二千余万元,并在2011年获得成都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这项荣誉对我来说,既是肯定和信任,也是压力和鞭策,更是动力和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告诉自己必须无愧于‘师德标兵’这个崇高的荣誉,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自觉用师德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地增强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使自己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书育人等各方面做得更好,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培养出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才而奋斗。我始终坚信:积跬步,以至千里。”
王刚,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图书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1994年至今在我校图书馆工作。长期从事图书馆实践工作,熟悉图书馆相关业务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心中时时装着读者,对待读者亲切,尊重读者,尊重读者的需求,遇到读者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认真、热情地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为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献策献力。在图书馆开展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备课,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研究教学方法,注重课堂上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结合自已多年的工作经验将文献检索、图书馆利用的相关知识传递给读者,并积极解答读者的各种疑问。
“真诚待人,真心做事。高校的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读者的文化学习园地和文化宣传阵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一名图书馆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拥有一颗对工作的热爱之心,才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才会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广大师生读者服务。读者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应该真诚对待读者,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